暑期“三下乡”专辑(八)|艺术传媒学院赴永德县乌木龙乡开展“语艺兴乡 共绘新声”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9 所属栏目:校园文化

七月,由昆明文理学院艺术传媒学院25名师生组建的“语艺兴乡 共绘新声”推普实践团,前往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开展了一场融合文化传承、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艺术赋能与生态探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1

探秘非遗,解锁传承密码

乌木龙乡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彝族支系俐侎人最为集中。实践团首站探访了当地俐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俐侎服饰、民间音乐龙门调以及响蔑和葫芦笙非遗传承人的讲述中,实践团成员切身感受到俐侎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民族文化的坚守。此外,成员们还通过积极参与纺线、织布等体验活动,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聆听现场演奏,在沉浸式互动体验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

2

推普筑桥,书香润童心

恰逢乌木龙乡的赶集日,实践团成员带着调查问卷与宣传手册,深入集市开展民族地区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的调研工作。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通过与当地群众面对面交流、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递“同语同心”的理念。

3

为提升当地儿童的语言能力,实践团组织开展了“第二课堂”推普活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成员将专业教学与趣味游戏相结合,通过口腔操训练、绕口令挑战、字音纠正练习、正话反说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提升普通话水平,感受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此外,实践团还向乡村完小捐赠了500余册优质图书,为更多孩子提供阅读学习的机会,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


墙绘添彩,绘就乡村新貌

实践团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立足乌木龙乡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创作了一系列墙绘作品。他们以专业实践助力乡村环境美化,不仅为村容村貌增添了艺术气息,更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传递文明新风,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和乡政府的高度评价。

红色寻根,铭记历史荣光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先后参观了乌木龙彝族乡民族团结石榴籽广场和党史馆。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和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乌木龙乡在党的领导下实现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鲜活地呈现在成员们面前。大家纷纷表示,这里的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都是生动的党史教材,时刻提醒着大家坚定信心跟党走,不忘初心感党恩。

6

生态探访,感受绿色脉动

实践团参观了当地龙头企业银竹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茶厂。在实践过程中,成员们不仅品尝了特色茶品,还通过电子视频与现场参观,深入了解了茶叶从鲜叶摊晾、杀青、揉捻到发酵、干燥、拼配的全过程。每一道严谨的工序、每一处精心的设计,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体会到茶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火把狂欢,共赴文化盛宴

在实践活动的尾期,实践团一行恰逢乌木龙乡盛大的火把节。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村民们围着篝火歌唱、舞蹈,感受云南多元的民族风情。

7

从非遗活态传承到推普教育筑基,从红色基因寻访到绿色产业探秘,艺术传媒学子用专业与热忱在实践活动中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未来,艺术传媒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更多青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让青春在非遗活态传承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