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龙泉校区: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岗头村627号 杨林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 电话:0871-65843058
七月,昆明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基层服务实践团一行31人前永德县勐板乡,开展2025年“外语连心勐板乡,青春力行助振兴”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期六天的实践中,实践团成员在勐板乡的山水间、田垄上、街巷里触摸到乡村振兴的鲜活脉搏。
01 紧扣产业根脉,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实践团的脚步始终与乡村 “产业根脉” 紧密相连。实践团来到勐板乡忙肺村,忙肺村的李老师热情带领大家感受山场独特风貌。
从茶山云雾中,成员们见证一片片茶叶从山间鲜叶蜕变为富民产业:合作社里杀青、揉捻、烘焙的工序,是传统技艺与现代经营的完美融合;实践团走进勐板乡户丫村咖啡工厂,“十年坚守让‘苦咖’变‘金豆’”的故事让大家读懂土地与匠心的双向奔赴 —— 红壤里生长的不仅是咖啡树,更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产业走访中,同学们既记录下茶与咖啡的 “蜕变密码”,更思考了如何用外语专业优势助力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让乡土味道飘向更远的地方。
勐板茶文化(利用外语优势做解说)
勐板咖啡文化(利用多语种外语优势做解说)
02 体悟民生温度,以行动传递青春力量
民生的温度,是实践团最真切的体悟。在勐板乡户丫村走访时,老人的沧桑面庞与孩子们的求知眼神,让成员们深感乡村振兴之迫切。
永德县水厂的沉淀池与消毒间里,每一滴自来水的 “净化之旅”,都是政府民生工程的生动注脚。
当500余本图书及文具交到勐板乡政府手中,当同学们走进微型科技馆参观学习,实践团用行动诠释:青春力量不必惊天动地,却能在精准帮扶中传递温暖,在知识播撒中点亮希望。
03 聆听历史回响,汲取前行精神动力
实践团来到永德县,县博物馆的青铜剑与四史馆的发展画卷,串联起这片土地的过去与现在。从濮人部落的烟火,到抗战时期的热血,再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红色精神的传承让学子深刻领悟 “边疆故事” 里蕴含的民族复兴密码。
实践团来到勐板乡张浩故居,探寻革命先驱的故事,在历史的回响中,成员们明白: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像驻村干部那样,把茶产业做优、让数字化惠及老人的具体行动。
04 淬炼成长蜕变,在实践中深化青年担当
六天的实践是课堂的延伸,更是成长的淬炼。成员们从最初的 “观察者”,逐渐转变为 “思考者” 与 “参与者”。
在茶农的笑容里理解 “产业振兴” 的重量,在革命旧址的阳光中坚定 “初心使命” 的方向,在留守儿童的眼神里明确 “青年责任” 的内涵。正如实践团成员所言:“乡野间的每一步走访,都是一堂鲜活的‘社会课’,教会我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离别时,勐板乡的茶山云雾缭绕,咖啡香依旧弥漫。这场青春与乡土的相遇,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绵薄却坚定的力量,更让外国语学院的学子找到专业价值与社会需求的交汇点。未来,他们将带着基层实践的感悟,以语言为桥、以初心为舵,在讲好中国乡村故事、助力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继续书写属于青年的担当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