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龙泉校区: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岗头村627号 杨林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 滇ICP备100011043号
电话:0871-65843058
4月18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昆明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图书馆联袂举办“4.23世界读书日”系列讲座。首场讲座邀请了著名作家、昆明文理学院驻校作家、云南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胡性能,著名作家、昆明文理学院驻校作家、云南省作家协会校园文学创作委员会秘书长段爱松,著名作家、《边疆文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朝德,以及评论家朱曦、王卫东为主讲嘉宾。大家聚焦“AI时代文学写作何为”这一前沿话题,开展了作家与评论家的对话。讲座气氛热烈,近300余人参加,与会者围绕文学写作与AI运用的问题各抒己见,深度交流。
讲座伊始,人文学院院长王卫东向到场嘉宾与师生致以热烈欢迎,他强调阅读与文学创作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方面的重要性,对本次讲座寄予厚望,认为作家们的分享将为师生们带来新的启发。图书馆商伟副馆长对作家们莅临图书馆,为师生们传递真知灼见表示热烈欢迎,同时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勤实践,享受读书的快乐。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写作已经成为文学创作、公文写作不可忽视的技术手段。从新闻报道到文学创作,从广告文案到学术论文,AI写作正在以高效、智能的方式改变传统写作模式。作家、评论家们在交流中围绕着AI写作是否会取代人类的传统写作,人类写作与AI写作能否包容展开了有益的探讨。
他们的观点主要围绕以下方面:一是AI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写作效率,方便了工作,但是它的技术性、模式化特征明显,缺少思想的深度和人类独特的创造力,因此,AI还需要更贴近人的思想和真实的生活数据。二是AI写作生成的内容可能在逻辑和结构上较为规整,但很大层面上缺乏人类作者的深度思考和独特创意。三是AI生成的文学作品可能在情节和情感表达上较为生硬,缺少人类的真实感悟。四是AI技术突飞猛进,AI时代不可回避,应该学习AI,了解AI,为我所用,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
在师生互动环节,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师生们围绕“AI是否会取代人类作家”“如何在创作中合理运用AI工具”“AI时代文学的未来将如何”等前沿问题踊跃发言。作家们以自己写作的案例及深刻的洞察力逐一回应,交流了创作中的困惑,并希望大家明晰文学的本质,适应时代的发展。
讲座让同学们认识到技术发展的双面性,写作不可过度依赖AI,虽然其高效智能,却无法替代人类独有的情感与思想。AI生成的内容仅供参考,但创作者仍需以真实情感赋予作品生命。
本次“4.23世界读书日”系列讲座由人文学院、图书馆主办,人文学院团委、昆明文理学院云南中青年作家驻校工作站、昆明文理学院云南乡村数字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人文学院大学生文茂文学社、图书馆学生助理馆员协会协办。近期,人文学院、图书馆还将邀请驻校作家作关于文学创作经验分享、文学作品欣赏、大学生文学创作经验交流的讲座,以此丰富校园学术文化,拓展人才培养多维空间,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迎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