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红!这群95后小鲜肉光影造梦,不俗套!这是云南正确的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2016-11-28 所属栏目:媒体·聚焦

一切都那么真实

一切都那么虚幻

而唯有美是永恒

醉美云南

打彩云之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

开开落落。

树影摇坠,碧波流淌,

诉不尽的春城美景,

说不尽的岁月风流。

每一张图片,

都有一个故事。

每一个名字,

都蕴含无数情感。

山路崎岖,乡土多情,

远方或许不远,

故事就在此时、此处。

我们不是什么大摄影家,

我们只是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的3名学生。

原本,画画图纸、设计海报...

参加各种设计大赛拿奖,是我们的宿命。

我们把拍照当作趣玩,

没想到却因一组翠湖风景和风土人像“火”了。

见多了辽阔草原,湛蓝深海,

北极冰川,梦幻森林...

我们不去遥远的地方找素材,

惟愿制造属于身边的另一种惊艳美,

关于当下,关于青春。

2014年,我们从重庆、四川来到云南,

在大一的摄影课堂上,

第一次拿起单反,一发不可收拾。

行万里路,

阅万种景,识万种人,

我们想用脚步去丈量,用镜头去记录。

2016年,

我们仨组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M Photography Studio。

没错,在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创业梦工场”,

学校免费为我们提供了专属自己的办公场所,

有了简单的摄影棚。

在这个设置在校园里的300多平米的“梦工场”,

还有其他四五个项目,

早餐店、宿舍外卖工作室...

我们彼此借鉴经验,一起努力实践着创业梦。

一旦聊起摄影,我们总能侃侃而谈...

有时候在拍摄现场,你会看到这样的我们,条纹衬衫,袖口挽起来窄窄一圈边,架着玳瑁圆框眼镜,在相机和模特之间踱来踱去,淡淡的疏离感,眼神却在不断捕捉,想要抓住那最为动人的瞬间,人与布景的融合。

你说这些片是拍出来的,对;看起来却也像画出来的。完成一张细腻的照片,后期需要不少功夫。

先是用相机对画面一次成型,之后将其转换为风格各异的影像,再依着画画的手法,一丝一毫帮照片进行调整,层层渲染。

从构思到方案到选景选道具选模特,再到拍摄。我们试着去思考每一处布局的恰好,试着按下每一次甚为谨慎的快门,旁若无人地在片场踱步,偶尔相机抵着下巴就陷入了沉默……

如同排演一幕幕人间大戏,却只为拍下打动人的画面。

可即使搬来了一车美艳的花,找到如仙境的瀑布,捕捉住那缕缥缈的烟火气。有时候我们仍然觉得:

还是欠了点。

相机是从外边传过来的,自然地,无论怎么拍,都不过是借了别人的技术。我们想要一些不同的,绝无仅有的,或者说,只有我们可以做到的。

于是,我们把设计的理念用于摄影,线条、布局、创意,并且倾注自己的感情……

用其他方式记录的不一定是当时所看到的,

但摄影这个是真实存在的,

每一朵花都是真实开过的,

每一个枝条的生长,

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

都是有真正生命的轨迹的。

这大概就是我们所想要坚守的摄影情怀。

或许,属于我们的独特风格仍在探索。

但每一个爱好摄影的人都会希望:

走一条有自己鲜明风格的路子,

路可能很窄,

窄到刚好只能通过自己,

而不可能容下别的效仿者。

我们相信,这会是不久的将来。

有人调侃,

你们设计师能不能好好干活?

怎么老喜欢来抢摄影师的饭碗?

其实,我们的原意不过是相信,

美一直都在身边,也许就是你自己本身,

无需外寻。

我们所希望的,是和你一起去找寻并记录美好...

创业要成功,背后是支持....

文理早餐店、创业水吧、青创闪猫.....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主打“创客校园”的概念,创客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让每个学生都成了创客。教育,不仅有基础的课程成绩,还包括创业项目课程、创客活动、创客项目,定期组织创客活动,鼓励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给予各种支持。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将学生的创业与学分挂钩。据介绍,为了鼓励学生创业,学校出台了鼓励政策,比如学生注册成立公司、获得学校创业基金。获得风险投资,团队每位成员都有望获得学分。

学校还专门开辟了很大的场地——“创业梦工场”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机器人工程双创开放空间,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培育的创业公司或项目共计2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