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龙泉校区: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岗头村627号 杨林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 滇ICP备100011043号
电话:0871-65843058
11月14日,人文学院举办的“人文讲坛”第二十四讲在我校杨林校区开讲。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单晓红教授应邀出席学术讲座。
讲座期间,单晓红教授指出七个主要内容。第一,网络的发展主要是麦克卢汉在思想上给予我们启发,乔布斯则用实践打开了互联网与人们的互动,点亮了人类网络发展之路;第二,互联网应用发展的4个阶段,以及六度分割理论的强大联系作用。各种官方数据表明,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在不断扩大。从1994年至今,网民参与模式出现,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兴起,互联网的整个发展过程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第三,互联网与传统传播模式是在改变的。以现在流行的微博应用软件为例,从2007年中国微博软件启动开始到2010年底,用户人数从6311万爆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微博以无核裂变的传播方式对信息传播模式起到了革命性的改变;第四,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与真实社区相比,网络社区完全基于互动的基础上,拓宽了疆域。但真实接触较少,使人与人之间变得虚拟陌生,却更富有新意了,使人们之间的互动也更原始、直率;第五,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降低了时空依赖性,促使缺场交往快速发展。还将网络生活中的“传递经验”提升为社会生活的主导经验,彰显了社会认同的力量;第六,互联网使人们的表达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大众传媒话语为官方话语,严谨、严肃、正统。而网络草根话语则区别于官方,随意而且观点混杂。人们的表达方式变得多样化,表达权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第七,互联网为公民社会建立了权力。网络成为了直通车,成为了投票箱,成为了民生论坛。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关系更为复杂,网民渐渐开始利用网络发表声音,形成了网络民意和舆论,最终影响了政府决策。
最后,单晓红教授指出,网络的传播与中国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影响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单晓红教授在我校学生作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