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云南省大学生篮球啦啦队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
发布时间:2013-12-23 所属栏目:新闻·要闻

  近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在云南财经大学举行的云南省大学生篮球赛、篮球啦啦队比赛暨第十六届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云南赛区选拔赛上,我校啦啦操队获得了啦啦操本科院校组团体冠军,同时夺得个人奖项“啦啦之星”第一名、第七名。

  本次比赛分为本科院校组和高职高专组,本科院校组由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共七个代表队参赛。面对强劲的对手,我校代表队伍艳压群芳,拿下了本次比赛的团体冠军。

  获奖背后

  我校的代表队由体育学院的邓芸老师为带队老师。邓芸老师年纪不大,初见邓芸老师,看起来就像一位学姐。这位“学姐”性格干脆爽快,交谈起来也落落大方。邓芸老师是云南师范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毕业以来在我校任职至今,授课专项是健美操和体育舞蹈。她的教龄不算太长,但在去年接手学校的啦啦队后,已先后带领啦啦队获得了两个冠军和一个第七名,而这个第七名则是在今年11月份去成都参加的全国啦啦操南区比赛时获得的。

  最初接手啦啦队时,邓芸老师说:“当时的心情是既兴奋又担忧”。兴奋是因为她可以一展自己这么多年所学,把自己的本领传授给更多的人,而担忧则是不愿辜负学校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想要拿出一些实际的成绩来证明,这份成绩不只是对学校的回报,也是对她本身的一种肯定

  成绩往往是与付出成正比的。邓芸老师自称自己的训练是“魔鬼式”训练、“地狱式”训练,更是比作前段时间热播的《特种兵之火凤凰》中,女兵们的地狱周训练。那段时间的训练,用同时接受本次采访的啦啦操队长杨苑的话就是:“除了吃饭之外,都在体育馆了。中午困了就躺在垫子上休息一会。”

  啦啦操的训练很苦也很累,因为有跪地板的动作,所以队里每个人的膝盖上都有伤口,往往都是这个伤口还没好,那个伤口又来了。说到这里,杨苑用手比划着膝盖,她说平时啦啦队里都是这样交流身上的伤口的。她指着一处形象的比划说,你看,这是10月份的伤,又指着另两处说,这里是11月份的伤,这个是12月份的。邓芸老师说,像这样的苦,是一定要有的。虽然很心疼他们,但是作为一名啦啦队员,要有这样的意识和心理准备。

  掌声与汗水齐飞

  接受本次采访的除了队长杨苑还有副队长张聪,她们分别是这次比赛个人奖项“啦啦之星”的第一名和第七名。虽然并没有到现场观看本次比赛,但看到她们,就仿佛能看到了她们在赛场时的情景,年轻的笑容,飞扬的青春。

  问到她们当时比赛的情形时,她们俩都说在比赛的时候非常紧张,但当知道获得冠军后,很多队员都激动地流泪了。这份喜悦的泪水,是平时在赛场下的不断训练的回报。啦啦操相对于健美操更活泼,也更得人喜爱。风格也有很多种,有正规啦啦、街舞、爵士等,更具观赏性。所以,啦啦队员们就要注重对啦啦操基础动作的训练,技术的训练,身体的柔韧,还有托举这些需要力量的动作的训练以及舞台表现力。个人的素质提升了,还需要团队的配合。上场要观察舞台的中心,队伍中的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与身边同伴之间的距离,每个人都要有很高的团队精神去配合整个队伍的动作,队形才能成型。特别是在托举这个动作上,杨苑回忆训练时的情景时说,托举的时候,踩了上去,下面的人憋红了脸,然后问他疼不疼,下面的人还坚持着说:“不疼”!同时,在下面托的人还要数拍子,大家动作的起落都要在一个点上,如果配合不到位,就倒下去了。队员之间要很有默契,并且都要集中精神去表现动作。提到舞台表现力方面,坐在那里不怎么说话,披着长发,处处透出文静腼腆气质的张聪,却被邓芸老师评价为整队最有舞台表现力的人。“在舞台上就像是另外一个人。”邓芸老师说,“啦啦队的队员们一上了舞台都不是自己了。”

  队员们经历的付出与收获的整个过程,则是对青春的另一种诠释。杨苑和张聪都表示,在未来,都会继续保持对啦啦操运动的热情,有比赛也会继续参加,继续拼搏努力,让青春无极限。

  越努力、越幸运

  邓芸老师说队员们都是能吃苦的,并且都真心的喜爱啦啦操。她回忆去成都的那次比赛说,他们整队人到了成都才知道整个比赛需要七套动作,而他们只准备了一套。所以,到了那里就开始现编动作、现场学习、现跟音乐。凌晨4点,当时保安都还没起床,他们在电子科技大学的门口,在马路边,就开始练。一直练就练到晚上12点还在练,到了宾馆就在宾馆的走廊上练。

  邓芸老师回忆这一段的时候眼睛有些湿润,她说:“当时看到大家的状态就让他们别练了,在我心里他们已经是冠军了”。“作为一名老师,看到队员们当时的那种努力的状态,我特别感动也非常开心。队员们是第一次出去,我也是第一次带队去参加这种全国的比赛,他们比赛时的状态和激情,让所有人都感到眼前一亮,连裁判长为我们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举大拇指”。

  邓芸老师说:“每一场的比赛,只要有我们在,气氛都特别的好。”杨苑说,他们现场就能拉到粉丝。遇到困难依然拧成一股绳去克服,邓芸老师认为这就是团队精神的体现。“那时,我看到的不仅是他们跟平时生活中完全不同的另一面,而且也看到了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最后,邓老师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的啦啦队队员人数很少,等到大三大四的队员退队之后,啦啦队就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所以真心希望有新的成员的加入,让啦啦操的队伍可以一批接一批,不断的发展下去。邓芸老师最后说:“作为一名啦啦操队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重要的是热爱啦啦操,之前没接触过这项运动不要紧,经过训练就能代表我校把汗水和热情挥洒在赛场上!”

精彩瞬间

获奖照片

获奖照片